近日郴州各地公安机关发布了致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
据了解
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有向学生群体发展的迹象
一方面,大量未成年人的信息被网络应用软件不当收集、使用,甚至被推送给不法分子;
另一方面,存在沉迷网络游戏、高额打赏、高额充值、过度消费等方面问题的未成年人,面对可以“免费领取众多炫酷皮肤、高级装备”的诱惑,在诈骗犯罪分子的诱导下,一步步将父母的血汗钱送入对方手中。
不仅学生被诈骗的案例呈现增长趋势,还有一些学生因被误导等原因参与或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,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。
近日《市民热线》栏目播出了
警惕!电诈黑手伸向未成年群体!
——郴州市反诈中心普法宣讲特别节目
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升级演变,作案手段工具化、网络化,洗钱手段工具化更是突显,“两卡”买卖泛滥成灾。犯罪分子利用学生涉世不深、心智不成熟、辨别能力不强等特点,全国多地大中专及中学生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“工具人”。出借自己的身份证,出售自己的银行卡、手机卡,转让自己的微信、QQ、支付宝等社交账号,冒充虚假身份拨打诈骗电话,虚假交易网络游戏产品,使用GOIP、VOIP等设备、搭建简易GOIP组网实施诈骗活动已成高发态势。
根据公安部网安局统计分析,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方式主要有四种,一是免费皮肤“大陷阱”,打着免费送皮肤的旗号,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转账操作;二是红包返利“杀鱼盘”,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、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,诱骗未成年人入群,随后以手续费、转账费、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;三是“防沉迷”骗钱财,以“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”为由,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,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;四是假明星发“假福利”,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,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。
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异常消费等情况进行摸排,建立健全周调度、月研判制度,做到早发现早处置,防止学生涉诈和受骗。积极开展反诈宣传,告知涉案后果,警醒学生从思想上、源头上杜绝电信诈骗。
家长要向未成年人传授防骗知识、培养防骗意识,要关注孩子的言行,不要把支付密码告诉未成年人,不要让未成年人随意使用自己的支付账户,发现账户异常要立即制止。
一、诈骗手法千变万化,但万变不离其宗,所有诈骗手法都是通过信息网络与你取得联系,采取各种方式骗取你的信任,让你先交钱、多掏钱。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要牢记未知链接不点击,陌生来电不轻信,个人信息不透露,转账汇款多核实的“三不一多”原则。
二、对各级公安机关组织的反诈宣传要予以重视、入脑入心,切实增强防骗意识;对于民警来电或上门进行预警劝阻的,一定要耐心听劝,切勿轻易转款。积极下载使用公安部刑侦局推出的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学习阅读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》,第一时间接听全国公安机关反电信网络诈骗预警专线96110来电,第一时间查收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信息,关注“公安部刑侦局”和“国家反诈中心”官方微博、视频号、头条号等政务号,及时了解反诈知识,时刻绷紧反诈防骗这根弦,守护好钱袋子。
三、如果遭遇电信网络诈骗,已不慎转账汇款,受害人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到就近的辖区派出所报警求助、申请止付。一定要避免再次转账,并保留好相关的信息记录以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工作。
高考结束了,不法分子利用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,可能会涌现一些新型诈骗方式,如“提前查询高考成绩”而要求提供个人信息,“提前缴学费获得学位资格”而要求像指定账户转账,“打工赚取生活费”而提供一些“赚钱”方法等,学生们一定要擦亮眼睛,谨慎识别。
市民热线播出时间
11:30——12:00(首播) 22:00——22:30(重播)
节目热线:2170051、2170052
来源:郴州电台FM99.2《市民热线》栏目
编辑:谭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