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郴州头条城事正文

湖南日报关注︱七月郴州,好戏连台

  • 2025-07-14

  湖南日报整版关注丨七月郴州,好戏连台——以《丁香花》《湘遇·湘昆》《陈家大屋》“戏剧之笔”精描三张“文化名片”

1.png

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,“悠久的历史文化、厚重的革命文化、活跃的现代文化,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。”

七月郴州,星光璀璨。在《丁香花》的矿洞深处聆听无声誓言,于《湘遇·湘昆》的水袖翻飞间品味雅韵新声,再到《陈家大屋》的青砖灰瓦中见证家国抉择……郴州以“戏剧之笔”精描三张“文化名片”,将宏大叙事化为可感可泣的郴州故事,在方寸舞台奏响时代奋进的湘南强音。

  山水画卷,郴州相见。如今的郴州,不只有山与水,更有光与影、声与戏。三台大戏,郴州紧扣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“两个融合”命题,既着墨于书写旅发大会“后半篇文章”,也着眼于延长夜间经济链条,让匆匆脚步为艺术停留,让夜晚时光因文化而增值。

《丁香花》 工业遗存里的一段浪漫史诗

2.jpg

《丁香花》剧照

  它在时间的角落里,选择了默默沉寂,却在抹不去的记忆中,被再次唤醒……郴州2023年以举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,推动711矿工业遗存的高水平保护开发和活化利用,赢得各方关注。

  711矿位于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,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、第一颗氢弹升空、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提供了重要的铀原料,被誉为“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”。

3.png

  如何进一步活化利用工业遗存?

  今年7月11日晚,郴州首部沉浸式舞台剧《丁香花》正式上演,让游客“白天打卡、晚上观剧”,丰富711时光小镇文旅供给。

  《丁香花》讲述了矿工王冬明与恋人唐冬梅之间,如丁香花般坚韧又略带忧伤的爱情故事。同时,通过他们的情感主线,串联起711矿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英雄群像。

  这一次,观众不再只是旁观看戏,而是“钻”进故事里,和角色一起在时光隧道里穿行。《丁香花》的最大看点,在于“沉浸式+科技感”的极致突破,实现文化和科技融合。多媒体影像将711矿的巷道“凿”入现实,3D投影让花朵从冰冷矿壁顽强绽放,气味科技、动态舞美营造逼真场景,“可移动”舞台设计打破观演隔阂,让观众跟随剧情,与角色同呼吸、共命运。

  当那些无法寄出的家书、深藏心底的思念,在舞台上被一一剥开,袒露出最滚烫的爱国赤诚,将观众彻底裹挟进那段筚路蓝缕、以生命和青春奋斗的峥嵘岁月。

  《丁香花》由郴州市与湖南省演艺集团联袂打造,由湖南省话剧院历时数月扎根矿区,采访数十位老矿工及家属,从泛黄的日记、模糊的老照片中打捞历史细节,让每一帧光影都经得起检验。

《湘遇·湘昆》 非遗古韵中的一曲绵延新唱

4.jpg

《湘遇·湘昆》剧照

 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深厚的积淀、最深沉的力量、最深远的优势。如何让传统文化“活”起来、传下去,是每一个城市的必答题。

  璀璨郴州,地方非遗富集、文化底蕴深厚。面对文化传承与市场接纳的双重命题,郴州不断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探索传统文化从“曲高和寡”走向“雅俗共赏”的破冰之路。

  大型原创舞台剧《湘遇·湘昆》,就是郴州交出的一份创新答卷。剧目以明代昆曲传人柳生携恩师汤显祖嘱托,将昆曲带回故乡郴州的传奇为内核,讲述了一段传统艺术在异乡落地、生根、蜕变的壮美历程。

  柳生初回故里,典雅昆腔遭遇冷落。柳生在困惑中探索变革之路。他采傩戏之雄浑、纳山歌之嘹亮、融山水之灵秀,将传统昆曲淬炼为独具湖湘气韵的“湘昆”,昭示传统艺术在创新中生生不息,如古树新枝,绽放时代华彩。

5.png

  《湘遇·湘昆》出自湖南省昆剧团,是中南六省唯一一个、全国八大专业昆剧院团之一。剧团立足湖湘六十余载,发掘整理创作剧目无数,拥有包括多位“梅花奖”“兰花奖”得主在内的强大阵容。

  这支扎根郴州、享誉海内外的昆剧团,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精湛的技艺为《湘遇·湘昆》注入了灵魂。舞台上的每一次水袖翻飞、每一句曲牌吟唱,都是对这六百年雅韵在湖湘大地上涅槃重生的深情礼赞。

  从剧场到市场,六百年水磨雅韵,在湖湘山水间淬炼新生风骨。《湘遇·湘昆》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,更是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课。观众在享受美的同时,仿佛能听见历史在无声诉说着“生生不息”的文化真谛。

《陈家大屋》 屋檐之下的一场革命抉择

6.jpg

《陈家大屋》剧照

  回顾革命岁月,红旗漫卷郴城。

  1.9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,196处革命遗址星罗棋布,“半条被子”“一张借据”“夜宿梨山”等红色故事广为流传,走出了邓中夏等革命先驱和黄克诚等9位开国将领……

 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指出,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,讲好红色故事,搞好红色教育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

  当历史的烽烟散去,如何让革命精神可触可感?大型民族歌剧《陈家大屋》,将镜头对准1928年湘南起义革命风暴眼旁的一座青砖老宅——商贾之家,陈家大屋。

  商人陈嘉木一心守业,严令子女不得卷入政治漩涡。然而,朱德、陈毅在宜章成功发动起义的惊雷,震碎了这份刻意维持的平静。亲情与信仰、守成与革命、小家与大国,在青砖灰瓦间展开了激烈而复杂的斗争。

  这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、并斩获“田汉大奖”及湖南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的佳作,其力量在于用细腻的家族叙事映照宏大的历史图景。它不是对起义过程的直接描摹,而是通过陈家大屋内亲人间的爱恨纠葛、立场交锋,深刻揭示了革命洪流中个体的彷徨、挣扎与觉醒。

  当“文化磁场”点亮“城市之夜”,郴州以“一剧”激活“一片”,能辐射带动“观剧前餐饮-观剧-观剧后休闲消费”的完整文旅链条,实现将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。

  “演艺产品,是点燃夜间经济的‘黄金引擎’。”郴州文旅广体局负责人介绍,演艺演出不仅能精准破解“夜游玩什么”的供给瓶颈,演出固定的开场时间还如同一个强力“锚点”,能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。

  夜穹为幕,舞台为画,一场场文化盛宴,酣畅淋漓,星光璀璨。郴州的夜间经济图景,正铺展出最风雅的湘南篇章。

  这个七月,好戏连台,静待君来!

  (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郴州市委宣传部提供)


来源:湖南日报

一审:曹倩
二审:陶子瑶
三审:陈莉
转自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HKvQ5V1isbuI8j-drvGuEA


文章关键词:

如需活动报名或私信给作者,请点击

给我留言
返回顶部 关闭